9.2救災消禍

廁所水管爆掉,你會十萬火急叫人來處理解決;家裡出現蟑螂,你就自己動手打一打,不會叫人來徹底清潔。所以問題越大,解決的機會越大;問題不夠大,人反而拖一天是一天,反正問題不大。從人類開始用火以來,火災一定時時發生。怎麼辦?只能自己多加小心,求神保佑。有時候,神保佑你,你沒事。但隔壁平日不燒香,一燒就著火,火延燒到你家來,你也只能自認倒楣。

1665年6月,倫敦爆發了大鼠疫,死亡人數超過十萬。3個月內,倫敦的人口少了10分之1。 皇室貴族紛紛逃出倫敦躲到牛津避禍,倫敦有病人的房子都用紅粉筆打上十字標記,氣氛很像末日來臨前。

1666年9月2日,倫敦市中心的一家皇家麵包店,因為烤爐過熱,引發了一場火災。火災發生時,倫敦市長立刻就接到失火通知,但他毫不在意,這一天正好是星期日,他沒心情工作。到下午,大火已經燒到泰晤士河畔,結果一發不可收拾。這一燒可不得了,居然燒了五天五夜。燒掉1300多棟民宅,還有90多間教堂。看吧,有神保佑也沒用!倫敦八成的房子被毀,20萬人無家可歸。這災難可夠大了吧!唯一因禍得福的是,大火燒死了所有的老鼠,鼠疫因此得到控制。

有一個牙醫師叫尼古拉斯巴彭,他想有人就會有疏忽,所以火災不可避免,問題是出事以後,怎麼辦?財產一把火全燒光,人以後怎麼活下去?如果能開辦一家火災保險公司,把風險分攤,這樣對大家都有利。不是很好嗎?

現在的觀點,當然是理所當然。可是在350年前,每個人只想顧自己的房子,想不到要一起來互相照顧。所以他費盡唇舌講了14年,終於找到四個朋友,合夥湊了4萬英鎊,在1680年開辦了世界第一家火災保險公司。

你想,倫敦那場大火,受災的人那麼多,所以市場才夠大,才能一次賣出夠多數量的保險,以免日後若有幾戶同時受災,保險資金會週轉不動。果然來投保的客戶,全是經歷1666年9月2日倫敦大火的受災戶。

巴彭創造出依房子不同結構,收取不同保費的標準。磚造的房子費率是房租的2.5%,木頭的房子多收1倍,收5%。這種差別計算費率的方法,成為日後保險的基本模式。不但為社會解決火災受損的問題,也為自己賺進錢財。是不是有意義又有利益?

所以,看到當下,有什麼天災人禍?沒有解決,可能就是大機會喔!當然我們不是幸災樂禍,而是救災消禍!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我們來聊聊 范寬的<谿山行旅圖>,有個可愛的小故事在裡面!

 

 

=================
8月5日 千古留名

 

中國古代的畫家,並不是獨立的藝術家。畫家是被宮廷養的,畫家要畫什麼,不能自己能決定的,是皇帝出題目叫你畫什麼。畫出來的作品不屬於畫家的,是歸皇帝的。而且不能署名,就是這些畫是皇帝的,等於後世看到的是皇帝的文化功績。你不可現身,搶皇帝的光。

 

好像萬裡長城是誰建造的?秦始皇嬴政,對,也不對。對是嬴政下令造的,但造萬裡長城的人是那一批批工人,皇帝可沒動手。工人是賤民,不可、不必留名了。宮廷的畫師雖供養優渥,但還是等於”工匠”,是皇帝的工具。

 

范寬是北宋的大畫家,他本名中正,字中立,因為他性情寬厚,別人都叫他范寬,久了他也自名范寬。他作畫的特色就是把大山直立起來,創造出雄闊壯美的氣勢, 正如他的名”寬”。他善用雨點積墨法,來製造山勢的險峻,被譽為”畫山畫骨更畫魂”。

 

元代的大書畫家趙孟頫說他是”真古今絕筆也”,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說他是”宋畫第一”。說完中國,說老外。美國<生活>雜誌選他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,排名59。老外看中國,跟我們角度不一樣。

 

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張鎮館之寶<谿山行旅圖>。

 

這張畫正面大山靜定,以濃密如雨點般的筆觸構成。近景部分兩側巨石開出一條留白的道路,一隊驢子駝著貨物,客商從側緩緩行進。動靜完美呼應,千古佳作,很像范寬的筆法,但不能確定,因為沒有署名

所以董其昌在提跋中也只寫了”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,董其昌觀”,而不是”董其昌鑑”。雖然上面有22枚印章,乾隆弘曆就壓了六枚,足可見這畫很受喜愛重視,但不能說一定是范寬之作。

 

1958年8月5日,當時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李霖燦和書畫處牛性群,在檢查此畫時,
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,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,夾在樹木之間,范寬兩字名款赫然呈現。

 

他們兩人發現了”范寬”的簽名。證實此畫確是范寬的真跡,這是目前所有范寬現存作品,唯一確定是真跡的。

可見范寬完成<谿山行旅圖>時,他心裡明白,他創作了一幅偉大的傑作。但是畫不是他的,是皇帝的,他不能簽名。但他多麼想讓後世的人知道這是他的畫作啊!怎麼辦?他巧妙運用巧思將樹葉排成”范寬”,隱藏在畫中一角。終於在九百多年後,被人發現。

 

遙想范寬當年,我們怎能不被他微妙的心靈所感動!
(節錄自今天)

 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出於恐懼的行動最後還是會帶來恐懼,出於愛的行動最後帶來的會是愛!
善用相信的力量,做有益於全人類的事!

 

================
8月4日 相信就會看見

 

<列子>說符篇中有個故事,有個人找不到斧頭,他懷疑是鄰居小孩偷的,他觀察鄰居小孩,看他走路、臉色、講話,越看越像是個小偷。結果他在家裡找到斧頭,他再回頭去看鄰居的小孩,怎麼看,怎麼不像個小偷。

 

是的,人腦就是這樣運作,完全選擇看見他想看見的東西,完全選擇相信他想相信的事情。所以相信就會看見,不管真相有沒有?

 

1964年8月4日,美國兩艘驅逐艦在越南東京灣外海,遭受北越向他們發射了12枚魚雷,所以他們不得不還擊,總共向北越魚雷快艇發射了400發砲彈和五枚深水炸彈。

 

這個事件是越南戰爭的轉淚點,美國詹森總統因此下令轟炸北越,作為報復。美國輿論也一片叫好,美國大規模增兵越南,越戰從此擴大。造成一場長達10年,北越死亡2百萬人,南越死亡70萬人,美國死亡5萬8千人,受傷30萬人,無數平民和兒童傷亡、殘疾,留下無數寡婦和孤兒的戰爭大悲劇。

 

但8月4日這個<東京灣事變>的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現場根本沒有北越的魚雷快艇,那12枚魚雷哪裡來的?最有可能是美國軍艦聲納故障,產生雜音,誤會成魚雷攻擊。也有可能聲納偵測到的是海豚,反正就是沒有魚雷。美國空軍飛行員詹姆斯斯托克戴爾當晚正在事發上空執行任務,他說:”我坐在駕駛艙裡,就是這整個事件,我們的驅逐艦只是對著假想的目標開火,那裡根本沒有魚雷快艇,除了漆黑的水面和美軍自己的砲火外,什麼也沒有!”

 

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麥克拉碼也懷疑事件的真實性,他慎重的一再查證,歷經九個小時,兩個艦長和情報人員都信誓旦旦的說,真的有魚雷攻擊。麥克拉碼後來回憶說:
“我得到一個教訓,就是眼見也不能為憑。當你相信什麼,什麼就一定會發生。”


偏見很可怕,集體的偏見就更可怕。可怕在中間就算有出現,有人提出疑問,但在集體的壓力下不敢說,說了也不敢堅持,說了也沒有用。烏雲罩頂下,完全看不見陽光。

而且集體偏見的形成,往往一點兒道理都沒有。更糟的是錯誤形成,後來的人也不會得到教訓而學乖,只是讓錯誤一再發生。

 

美國打伊拉克,說是海珊有毀滅性武器,結果呢?打進去,什麼也沒找到,土都翻遍了,就是連”斧頭”也沒有。

 

是海珊太像有斧頭的壞蛋,而害了伊拉克?還是美國的偏見害了所有人?當然這種集體的偏見造成的盲目錯誤,不是美國的專利。

 

只是力量越大的,盲目時錯誤越大,傷害也越深!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的潛力無限!
一名帶著四個孩子的家庭主婦是如何成為報業巨人,使<華盛頓郵報>名震天下呢?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
8月3日 宛如一齣勵志肥皂劇

 

花瓶摔到地上,碎了就碎了,碎片等於零,但如果摔的是撲滿,哪可能摔出真正的寶藏。

 

凱瑟琳出身富貴豪門,爸爸尤金梅爾是一個成功的投資富商。他在美國胡佛總統和羅斯福總統任內,做過聯邦儲備局長,就是現在的聯準會主席,等於是中央銀行總裁。後來更成為世界銀行第一任的總裁。

 

媽媽愛格妮恩斯特曾是<紐約太陽報>的特約記者,對文學、藝術,尤其是中國繪畫有很深的修養。她和尤金梅爾結婚後,更加活躍。寫作、演講、參與政治活動,是當時傑出女性的代表人物。

 

凱瑟琳1917年出生於紐約,她才幾個月大,父母便往華盛頓發展,留下她和哥哥、姐姐在紐約,交給保母和家教照顧。父母熱衷交際,幾乎沒有時間、心力理會孩子。

 

她大學畢業後,進入<舊金山新聞報>做記者,第二年進入<郵報>做讀者來函版的編輯,一個月只有25美元的薪水。這家報紙是她爸爸在1933年一次公司破產的拍賣,用82萬美金標下來的小報紙,發行量只有5萬份。當時華盛頓有5份報紙,這是讀者最少、品質最低、虧損最大的報紙,一年要賠一百萬美金。

 

這份報紙打開了凱瑟琳命運的另一條路,她在報社遇到了英俊迷人的律師菲利普葛萊姆。兩人陷入熱戀,結婚共組甜蜜家庭。婚後凱瑟琳放棄工作,全心在家帶小孩,做平凡的家庭主婦,很少社交,盡量不在公共場合露面。1945年,她的爸爸把報紙交給飛利浦,由他全權掌控。故事本來該停在這裡,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。

 

但聰明能幹的菲利普卻得了精神分裂,受不了長期病魔的摧殘,在1963年8月3日,他終於用獵槍結束自己的生命。46 歲的凱瑟琳帶著四個兒女,悲傷徬徨中,在朋友的力勸下,勉強接下了這份報紙發行人的工作。是的,這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<華盛頓郵報>。

 

凱瑟琳雖然在報社工作過,但職位很低,經驗不足。她也不懂管理,沒做過生意,帳也不會看。連報社聖誕節的派對,她光是講一句聖誕快樂,都在家裡對著鏡子練了許多遍。報紙是她老爸跟老公的沒有錯,但當時社會沒有女人掌大權,新聞界更是男人的天下,本來就內向害羞的她,剛開始一點兒自信也沒有。但也許因為這樣,她反而沒有老闆的架子,能更虛心向各方請益。請來了諸葛亮布萊德利擔任新的總編輯,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,網羅一批新的精英,使報紙扶搖直上。不但消息靈通,而且真材實料,可信可靠,文筆犀利,句句見血。

 

一九七一年六月,<紐約時報>刊登了越戰的機密文件。政府向法院申請禁止令,結果成功。當時華盛頓郵報也得到那份機密,編輯主張刊登,但律師反對,怕陷入政府的法律報復。凱瑟琳回憶她當時害怕又緊張,深深吸了一口氣,居然說出:”去,去,去,登吧!” 當時只有<紐約時報>和<華盛頓郵報>敢登,果然遭到美國政府控告,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,最後以6比3,判決兩報勝訴。這是新聞自由史上重要的大事,從此<華盛頓郵報>和<紐約時報>成為少林、武當,可以分庭抗禮。

 

1972年6月17日,五名男子闖入設在水門大樓的民主黨競選總部被捕。所有媒體都把這條新聞當作小偷物闖空門的小事件,但<華盛頓郵報>感覺事情沒那麼簡單,又得到”深喉嚨”密報。兩名記者伯恩斯坦和伍德華死盯活追,讓水門事件的真相逐步浮現。

 

尼克森總統為了掩蓋水門案,全力打擊<華盛頓郵報>。當時報紙的股價大跌50%,凱瑟琳在事業面臨崩盤理壓力,人身安全有危險時,卻親自指示伯恩斯坦和伍德華要追下去,她說:”我們已經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,沒有退路了!” 終於水門案的報導,致使尼克森下台,這是美國歷史上總統第一次辭職下台。<華盛頓郵報>登上巔峰。聽說從此在白宮,每個總統起床看的第一份報紙,一定是<華盛頓郵報>。

 

故事到這裡,好像也可以結束。但在<華盛頓郵報>最輝煌時,遇到另一個大浪。凱瑟琳為了控製成本,和工會槓上。1975年10月,報社的印刷工人和廣告部門決定大罷工。工人還火燒印刷廠,導致那一天無法出報。凱瑟琳帶領高級主管親自去拉廣告,編輯自己操作製版,用直升機從報社天台把編好的版樣運到鄰近州的工廠印刷。這樣相待了5個月,最後談判成功,危機化解。世人又再一次看到凱瑟琳的堅強和能力。

 

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,凱瑟琳親自帶隊在台北總統府專訪蔣經國,蔣經國總統就是透過他,透過華盛頓郵報向世界宣布台灣將解除戒嚴,開放黨禁、報禁。這是台灣民主發展上重大的一步。

 

凱瑟琳格蘭姆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一生呢?她說:
“我接掌報社時,好像閉上眼睛,朝懸崖一跳,令人驚訝的是我竟然能成功著陸。”

 

葛萊姆女士從平凡的家庭主婦,不斷化危機為轉機,成為報業巨人。她沒有打破花瓶,卻跌破所有人的眼鏡。她改變了<華盛頓郵報>,而<華盛頓郵報>也改變她的一生。

她常常說自己的人生恍如一齣肥皂劇!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完文章後,我有個想法,如果說核子彈是目前人類最大的恐懼,那會不會有個 "東西(物質或非物質)" ,能超越這個恐懼,更凌駕之上的呢?

 

我想說的是,人類的科技一直都在擴展,研發出越來越多更具毀滅性的武器,人類早已經有能力可以摧毀整個地球,如果是出於愛眾生而知道為什麼不使用核武,那地球會沒事;但如果是出於恐懼自己的力量而壓抑不使用,那這個恐懼早晚會因為某些仇恨而爆發,也許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。但即使是因恐懼和仇恨而爆發也是好的,為什麼呢?因為爆發過後,物極也要必反了,接下來會激發出超越這個恐懼的能量,那個時候也許就會有發明另一個"東西" 能解決核武的問題,以我目前的想像力,我想像有一種炸彈,引爆它之後,它不是以爆發形式的爆炸,而是以吸納形式的吸收,像黑洞一樣把所有能量都吸進去,也就是說,也許當未來有惡劣的國家濫用核子武器時,我們就發射一枚黑洞彈來抗衡,把核爆產生的能量和輻射瞬間吸走,中止破壞或減輕毀滅程度.......

 

也就是一種科學發展到極致自然會走向能量平衡的概念......
(真的是越想越有趣了,以上純屬個人天馬行空的想法^^)

 

 

=============
(節錄自今天)
8月2日 潘朵拉的盒子

 

如果你看到潘朵拉的盒子,最好不要掀開,因為一掀開,災難就降臨人間,不可收拾。可是,潘朵拉的盒子也許不只一個,我們怎麼確定別人不會掀開?

 

李奧西拉德是20世紀最天才的物理學家,他原籍匈牙利。第一次大戰結束時,匈牙利開始有反猶太人的氛圍,身為猶太人的他便離開布達佩斯,跑到德國。沒幾年,希特勒崛起,他看苗頭不對,從柏林跑到倫敦。戰亂使他養成居無定所的習慣,他多半時間以旅店為家,還曾經把一個小旅店的大廳,改為他的辦公室。因此他沒有屬於個人固定的物件,如衣櫥,櫃子,沙發。他永遠把隨身的物品打包好,放進兩個行李箱中,說走就走,隨時可以搬家。

 

因為他認為如果沒有擁有任何東西,那就永遠不會失去任何東西。因此手上的財物越少越好,就不會有失去財物的恐懼。這在哲學上說得通,真正現實中徹底實現就很怪。你說他可以出家,不,他是無神論者,他不想對任何神失望。連愛情,他也這樣,他仰慕一個女生,不敢表白,因為怕失望。後來終於擋不住愛情的力量,大膽追求,娶到了暗戀已久的對象,卻大半輩子不在妻子身邊。他的妻子沒辦法像他這樣不要”家”,只要有落腳的”旅館”。

 

西拉德不是像竹林七賢,故意搞怪,來引人注目。他其實是戰亂的受害者,他這種恐懼引發的行為,當然有合理的解釋。但看在一般人眼裡,不只是怪怪的,而是超級怪。

 

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二日他在倫敦南安普頓街上,正要過馬路,紅燈換綠燈,該他過,他沒過。等綠燈換紅燈,紅燈再換綠燈,他都沒過。他停在路口,想什麼?他想出”能量的轉換”如何造成<核子分裂的連鎖反應>。對的,他的理論開啟核子彈,核能這個<潘朵拉的盒子>。人類如果最後是毀於核子彈核能,那就是這個路口紅綠燈的”錯”!

 

但那個年代如果你是左撇子,是買不到右手的棒球手套。何況是個大怪咖講的話,大家都當他是不切實際的瘋狂想法,沒有引起各國軍方的重視。

 

二戰開打後,基於對納粹的恐懼,他就從英國跑到美國。這時他聽到一個消息,德國的科學家正利用他的核子分裂理論,秘密進行製造原子彈。糟了!潘朵拉的盒子如果掉到壞蛋手裡,那世界就會完蛋。焦急萬分的他向美國軍方建言,一定要趕快製造原子彈,否則希特勒先製造出來就慘了!但沒有人想聽科學怪人胡說八道。

 

天才的話一般人聽不懂,以為是異想天開,只有天才知道天才在說什麼。西拉德找到了愛因斯坦,愛因斯坦了解西拉德的憂慮,從西拉德的情報顯示,在德國研究原子彈的那幾個科學家,真的有可能製造出原子彈。

 

一九三九年八月二日,愛因斯坦和西拉德聯名寫信給羅斯福總統,建議美國務必要搶在德國之前,製造原子彈,否則如果德國先造出來,那後果不堪設想。

 

信寫好後,怎麼送到羅斯福手上?如果照正常郵寄,不知會落到哪個官僚手裡,說不定石沉大海。最好找個有力人士來傳信。愛因斯坦找到紐約的金融家薩克斯,他是羅斯福的好朋友,而且口才極佳。薩克斯立刻去和白宮約時間,結果排到10個禮拜後,他在10月11日帶著愛因斯坦的信去見羅斯福。

 

羅斯福根本對什麼”鈾分裂”沒興趣,其實是不懂。要不是信是愛因斯坦寫的,他更懶得看。而且羅斯福當時是絕不參戰,他不想讓美國捲進戰爭,所以對研發新武器沒興趣!關鍵還是他不知道這<鈾分裂>是多可怕的力量!

 

所以薩克斯被羅斯福澆了一盆冷水,有點自討沒趣,起身告辭。羅斯福看出薩克斯不高興,為了安撫他,就邀他第二天一起共進早餐。

 

10月12日早上,薩克斯一坐定,羅斯福開頭一句就說:”今天早上我們不談愛因斯坦的信好嗎?一句也不要談。”

 

薩克斯當然只能說好,他看羅斯福有點調皮的微笑,便講了發明輪船的富爾頓,當年像拿破崙建議製造鐵甲戰船,因為拿破崙對科學無知,所以沒有採納富爾頓的建議,英國因此逃過一劫,否則歷史就要改寫。

 

羅斯福這下聽懂了,立刻下了兩個決定,一個是組織一支情報工作隊,專門偵測德國有關原子能的情報。另一個就是全力去研發原子彈,所以有了<曼哈頓計劃>。終於在1945年7月16日,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。

 

當愛因斯坦從報紙看到日本廣島被投下原子彈時,他極度震驚。他極度後悔當初不該寫那封信給羅斯福,”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個罪惡的殺人工具,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,想不到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!”

 

這是他終身最大的遺憾!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的力量有多大?愛的心有多大,力量就有多大!
 
 
=================
8.1 抗病魔童子軍
 
一歲的孩子要什麼?要吃奶,要人抱。……
兩歲的孩子會什麼?會走路,會講話。……
三歲的孩子愛什麼?愛聽故事,愛吃冰淇淋。……
四歲的孩子想什麼?和朋友一起玩,想要快樂長大。……
 
亞歷珊卓史考特出生時和其他的孩子一樣,要吃奶,要人抱,會哭,會笑。
 
她1歲生日的前兩天,被醫生診斷出她得了罕見疾病,神經母細胞長了腫瘤。從此她的生命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,她天天都在和癌症打仗!她知道這個仗很難打,因為癌症病魔比巨人還強大;她知道在打仗的小孩不只她一個,她決定要找更多援軍來幫助。
 
2000年7月她四歲,她在家門口擺起一個小攤子賣檸檬汁,她要募款來援助像她一樣的小朋友和癌症打仗!她的第一個援軍是她的哥哥派翠克,他們一起賣檸檬汁,攤子前面寫著:
 
Alex’s Lemonade Stand for Childhood Cancer
(亞歷的檸檬小舖為癌症病童募款)
 
第一年,她收入2000塊,但她想募到一百萬。
第二年,第三年,第四年,她募到二十萬美金,就在此時,2004年8月1日,8歲的亞歷山卓,美好的仗,她已打完,這天她離開人世。
 
雖然她的生命停止,但她的仗繼續有人幫她打下去,沒有停止。她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去拯救其他脆弱的生命,想要讓他們健康強壯。她的故事感動了千千萬萬人,都來加入當她的援軍隊。
 
2008年募到了一百萬美金!
 
雪球越滾越大,今天亞力的檸檬小舖已經為兒童癌症研究中心募到兩千五百萬美金!
 
孩子的力量有多大?愛的心有多大,力量就有多大!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,我也覺得講話真的是件很難的事,一個事件來時,腦中可能會浮現出好多種想法,有各種角度和各種說法,我有時搞不清我該講哪一個? 是要講第一個出現的念頭呈現初衷嗎? 但對於其他立場來說又不完全合理。一件事情可以有好多種說法,好像很難全面兼顧,有時講出去之後,每個人的解讀也不盡相同,事件會如何發展和影響也不知道。

想來想去真不知該怎麼拿捏,不知道大家都怎麼做的呢?

 

==================
7.30 模稜兩可的後果 (節錄自今天)

 

玩弄文字遊戲,是政治人物愛玩的把戲。一不說一,說不是零也不是二。想要不說想要,說不伎不求,直說是不嫉妒別人,不貪求非分名利,那意思是不要囉?不,真正意思是我不求,但可以給我,我還是想要。

 

玩這種伎倆有甚麼好?好處是不把話說死,必要時可以推卸責任。我這樣說不是這個意思,是你沒聽懂,是你誤會了。必要時,可以呼嚨你,忽悠你。不過在重大問題上,最好不要打迷糊仗,否則可能出現巨大的後果。

 

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後,日本陷於孤立。7月26日同盟國發表<波茲坦宣言>,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,這是最後通牒。當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明白,日本是山窮水盡,不可能有機會反敗為勝,應該越早投降,犧牲越少越好。

 

但是日本的軍政實權是操在軍人的手中,鈴木這樣的文人首相,只不過是一個軍方推責任的裝飾而已。軍方當時還沉浸在慷慨激昂的氣氛中,不斷宣揚要以玉碎的精神,與敵人同歸於盡,來保衛日本。期待以精神的力量,創造奇蹟。就以<神風特攻隊>的戰績,如果換算成每個日本國民都是神風特攻隊,那再多美軍也不夠死!

 

所以鈴木如果要接受波茲坦宣言,那一定不會被軍方接受。下台事小,怕是老命也不保。但他心裡清楚,不回應也不行。於是他絞盡腦汁,想出一個詞來回答,就是<默殺>。

 

默殺表面的意思是漠視,不予理會,背後的意思是”我現在靜觀其變,你可以來找我商量”。這是日本長輩對晚輩的文雅用語。例如你去向未來的岳父求親,他說默殺。表示今天我沒說行,也沒說不行。改天你帶更大的禮物來,可以商量,說不定就答應你。

 

鈴木這樣講,也是欺負軍頭們學問差。你們逼我要強硬回應波茲坦宣言,那我說了默殺,看起來好像滿足你們的要求,日本沒有在壓力下低頭,其實背後是點頭。他希望同盟國能懂他的搖頭,是不說話,不是說不,不代表永遠說不。下次條件好,也許會點頭說好。這樣既能敷衍軍方,也能傳達求和的訊息。

 

於是他在1945年7月30日,這天的記者會,公開說出他對波茲坦宣言的回應,是默殺!日本所有報紙,都在頭版頭條登出鈴木首相的回應,默殺!問題是字裡行間的巧妙,日文都不見得讀得出來,何況是翻譯成英文。

 

默殺兩個字被日本同盟通信社的記者翻成ignore,而同盟國方面再把ignore解讀成reject,而且他們認真查了半天辭典,是不予理會,那就是拒絕的意思,應該沒錯。

 

當時日本駐莫斯科大使,就警覺大事不妙,還發了緊急電報回日本,質問外交部到底有沒有把靜觀其變的真意傳給美國?

 

但是一切都來不及了,美國認為日本拒絕投降。好吧!那我們仁至義盡,就不客氣了。接著原子彈就投下去了!

 

戰後,鈴木貫太郎在自傳中,一再提到他對使用<默殺>一詞的用心良苦,也對<默>殺帶來的可怕後果遺憾終身,他怎麼知道後面來的是原子彈?但,一切都晚了!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盡情的發揮你自己以及做你真正想做的事,即使那件事在這個時代並不被認同,因為當你在做令你自己真正喜悅的事情的時候,你就已經在發揮你偉大的價值了!!

============

(以下節錄自今天)

"我是一個熱情的男人,但總是做一些愚蠢的事。
我感到一股可怕的沮喪正吞噬著我的精力,命運似乎壓抑著我的原始情感。
而令人窒息及厭惡的洪水包圍著我,我要狂喊:天哪!"

 

1890年7月29日,梵谷畫下<麥田群鴉>,厚重的天空,沉鬱的下壓,黃金的麥田狂烈翻滾,一群烏鴉飛起,彷彿能聽見淒厲的叫聲…..這是梵谷最後一件作品。
然後他對自己胸口開了一槍,那把槍是梵谷為了驅趕烏鴉,特別借來的。

 

死前,梵谷留給他弟弟西奧最後的話是:”別為我哭泣,我這麼做是為了大家。” 在一年前的五月八日,梵谷住進了精神病院,他用繪畫來對抗幻覺,著名的<星空>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。西奧寫信來,催他快出院,因為布魯塞爾有一個新銳畫展,他們要西奧把梵谷的畫送過去。梵谷的信心,勇氣,熱情又恢復,意識也變為正常。

 

更讓梵谷驚喜的事發生了,他的<紅色田園>居然賣了400法郎,差不多是現在的2150台幣。

 

這是梵谷一生唯一賣掉的一張畫。

 

梵谷出院後,西奧拜託嘉舍醫生幫忙照顧他。梵谷見到醫生的第
二天,就為他畫了一張像。

 

"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的朋友,他滿懷理想,寬容待人,我希望畫進我個人的感覺和愛慕之心。我誇張他的金黃頭髮,我不畫普通的牆壁,用強烈,豐厚,深沉的藍色塗出背景,使金黃色的頭髮如星星嵌在天空。"

 

梵谷長期受西奧接濟,他最後深怕拖累他的弟弟。他一直惦記他跟西奧借的五十法郎,現在的兩百二十塊台幣。
他決定一死,讓大家好過。

 

1978年倫敦佳士得的拍賣會,梵谷的<向日葵>拍出3989萬美金,12億台幣。

 

梵谷為嘉舍醫生畫的像,在1994年以8250萬美金賣出,25億台幣。這是有史以來油畫賣出最高的價錢!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天賜給我們身體,就是要我們好好的去活動他!

 

================

7.28 運動是最好的良藥

 

人會向軟弱投降,墜落軟弱的懷抱。即使是一片羽毛,他也不會動。他把自己看輕,沉入比輕更輕的無力中。一但有放棄可以選擇,這就是最輕易、最輕鬆、最短的路。如何讓他從軟弱中站起來?最好的方法就是比賽。比賽,可以點著灰燼,重燃鬥志。有了鬥志,他又可以找到力量。

 

路得維希.古德曼是頂尖的脊椎神經科醫生。他是波蘭的猶太人,十八歲那年他在家鄉的礦區醫院做志工,親眼看見脊椎受傷的礦工被醫生放棄治療,而傷者也因此放棄求生的意志,本來可以活下去的年輕人,卻五個星期就無疾而死。這個經歷重重的震撼他,深深的影響他的一生,彷彿也預告了他的未來!

 

1938年維也納發生了”水晶之夜”,納粹在這一天晚上打破所有猶太人商店的玻璃,砸毀猶太人教堂,對猶太人的迫害拉開了序幕。當許多猶太人跑到古德曼的醫院避難時,古德曼指示醫院人員把他們當病人收留,即使他們的身體沒有受到傷害。當蓋世太保來盤查時,古德曼全力與之周旋,保住了至少六十人的性命。但是,在納粹的風暴下,他也保不住自己。於是在1939年他帶著家人來到英國,在牛津大學從事醫療研究工作。

 

1943年9月,英國請他成立一個<脊椎髓傷醫療中心>,為日後戰爭將帶來的龐大傷殘軍人做準備。全力專研如何使脊椎損傷能夠復原。他最後得到一個結論:”運動是最好的良藥,比手術有用得多!”

 

但是有脊椎受傷的人,往往自認為是殘廢,缺乏運動的企圖。身體各方面功能都會萎縮,古德曼決心不讓他十八歲時看到的慘痛經驗再現。但如何激起他們的企圖呢?

 

有了,來比賽!1948年7月28日,古德曼在斯托克曼德維爾醫院草地上,辦了一場射箭比賽。參加比賽的有十四個男人,二個女人,共十六名全是坐輪椅的人。他們一箭一箭射向靶心,成績並不輸正常人。射箭比賽讓他們找回自信和力量。這個比賽從此年年舉辦,規模越來越大。

 

1960年9月18日,二十三國的殘障運動員齊聚羅馬,一拚高下。演變成為第一次殘障奧運。

 

現在,殘障奧運不只是年度體育盛事,以運動克服身體的殘缺,更是殘障組織的靈魂。1960年羅馬殘障奧運參加人數有四百人,2000年的雪梨殘障奧運已經超過四千人。

古德曼正是殘障奧運的第一推手。他用體育比賽治療疼痛,也為殘障者開啟一條找回信心與力量的路。
(節錄自今天)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s://youtu.be/upUjlErMmO4

一天夜裡,坐在車內

廣播那頭播放了這首歌

勾起了內心很久沒有跑出來的浪漫感動與多愁善感

也許自己也很喜歡這種自我感動的感覺

我安靜了

靜靜地與音樂與內我一起坐在一起

感受著這一切,沉浸在我與我自己的世界裡

 

但這時老公實在是很沒有浪漫情感也很沒有音樂細胞

也不懂察言觀色

一直跟我講話

問我拿出手機要幹嘛? 要錄音喔? 你要錄這首喔? 你喜歡這首喔?

我心裡真的很翻白眼,內心一堆OS:"你是沒看到我沉浸在我自己浪漫美好的心靈世界裡嗎? 非要把我拉回人世間嗎?"

"你能不能靜靜地感受身邊的所有美好,可不可以安靜的欣賞好聽的音樂?"

"唉,你這音癡實在是不懂......"

"算了,這也是你可愛的地方啦,不然我那麼多愁善感,再嫁給一個也多愁善感的那不知道會怎樣? "

 

文章標籤

I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